WW-poster-TW-ol-isummer.jpg

2010台灣愛夏天電影季 入選影片  2009紐約翠貝卡影展 開幕片 

伍迪艾倫的最新作品令人陶醉!--TIME時代雜誌 

凡是熱愛電影的人都不該錯過伍迪艾倫與賴瑞大衛攜手合作的喜劇 –Rolling Stone滾石雜誌 

台詞機智雋永,對白妙趣橫生,伍迪艾倫與賴瑞大衛聯手創造出一部絕妙的作品 –Variety雜誌 

諷刺辛辣依舊,但這次有了許多人性光輝,《紐約遇到愛》是伍迪艾倫這十多年來最出色的作品!--Screen銀幕雜誌 

機智、毒舌、獨樹一格、令人捧腹大笑!出自兩位特立獨行的喜劇大師,一部令人讚嘆的傑作!-- New York Observer 紐約觀察報 

這部片是經典的伍迪艾倫作品!充滿了伍迪艾倫與賴瑞大衛兩位的個人印記。兩大喜劇才子終於合作了,而且碰撞出漂亮的火花!--New York Magazine紐約雜誌 

伊雯瑞秋伍德和派翠西亞克拉森表現出色。尖酸又爆笑的對話令人拍案叫絕!-- 美國ELLE 雜誌 

「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主角波里斯(賴瑞大衛飾演)為自己人生所下得最好註解,他看別人都是笨蛋,別人看他卻是自傲又自戀的古怪老頭。當他遇上離家出走的美少女美樂蒂(伊雯瑞秋伍德飾演),兩人決定結婚共度一生。沒料到美樂蒂的老媽翹家來找她,然後來個紐約情慾大解放!就連美樂蒂的老爸也跑來湊一腳,原本已經夠混亂的局面一發不可收拾…太多意想不到的愛情模樣都在這座城市發生!老少配行不行?一妻二夫行不行?中年出櫃行不行?不妨拋開世俗的枷鎖、外人的批評,實現愛情的所有可能,因為在這座城市遇到你,愛情,怎樣都行。

關於導演

009.bmp 

 伍迪艾倫本名為艾倫史都華康寧斯柏格(Allen Stewart Konigsberg)1935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在一個傳統的猶太家庭中長大。童年時家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常因此爭吵,這些的畫面深植在年幼伍迪的腦海中,並化身為他日後的作品中一對對喋喋不休的怨偶。他並沒有因為這樣的生長環境而養成暴躁易怒的性格;相反地,他極少動怒,就連面對NG了十數次的演員也是。雖然沒有壞脾氣,父母長期爭吵而對小孩的不耐煩的態度卻造成了他一輩子敏感又神經質的個性。再加上小時候的常碰上莫名其妙的怪姆,使他變得自閉又內向。

17歲開始,因為不想被同學在報上看到自己的名字,遂採用伍迪艾倫這個藝名撰寫文章以及短篇笑話。1953年他進入紐約大學念電影,不過很快地就因「電影製作」這門課被當掉而休學。之後他便為電視以及電影撰寫腳本,也開始兼職表演,短短幾年間,他成為紐約各大俱樂部脫口秀最有名的表演者。1965年,伍迪艾倫首次參與電影工作,在笑鬧劇《風流紳士》(What’s New, Pussycat?)中擔任編劇及客串一角。1966年執導第一部電影 《野貓嬉春》(What's Up, Tiger Lily?),開啟了他往後模仿、編劇、導演三項全能的電影之路。

從影以來,伍迪艾倫一直都是個相當多產的導演,平均每年都會拍攝一部作品。1977年的《安妮霍爾》(Annie Hall) 為他創立了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顛峰。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苦中帶甜,深入探討人性,為喜劇樹立了新典範,尤其他在片中常直接面對鏡頭對著觀眾說話的方式,是在當代電影中獨樹一格的表演方式。這部影史經典之作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等四項大獎。1979年的《曼哈頓》(Manhattan),伍迪艾倫透過高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的黑白攝影和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的樂曲,將紐約呈現得極度迷人,獲得影評人一致推崇,為伍迪艾倫另一部代表性作品。隔年1980年的傑作《漢娜姊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為伍迪嬴得第二座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很多人還因本片拿他和俄國劇作大師契可夫(Anton Chekhov)相提並論。如同卓別林,伍迪艾倫自編、自導、自演大部分自己的影片,是20世紀後半期最重要的美國電影導演和喜劇演員。

伍迪近年較為台灣觀眾熟悉的作品包括了史嘉蕾嬌韓森主演的《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伊旺麥奎格和柯林法洛主演的《命運決勝點》(Cassandra’s Dream);和讓潘妮洛普克魯茲獲得了第一座奧斯卡獎的《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卡司介紹

賴瑞大衛(Larry David) 飾演 波里斯(Boris)

011.jpg 

1947年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大學主修歷史和商務學,但後來成為單口相聲喜劇演員,80年代起開始在電視圈工作,為ABC劇集《Fridays》和NBC王牌娛樂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寫作喜劇小品,但沒有特別出色。直到1989年與傑瑞賽恩菲爾德(Jerry Seinfeld)合作推出了情景喜劇《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才將事業推上了頂峰。這部在美國連播十年,收視率屢創新高,人氣多年不墜的喜劇影集,已成為90年代的電視劇傳奇,甚至成為學術探討的文化現象。這部影集非凡的成功讓擔任製作人與編劇的賴瑞名利雙收,不僅成為了大富豪,也獲得了艾美獎的多次肯定,讓他在美國電視圈樹立了天王的地位。隨後他與HBO合作的自創喜劇影集《人生如戲》(Curb Your Enthusiasm),叫好又叫座,目前已邁入了第七季。

在《紐約遇到愛》中,他接下了通常都由伍迪艾倫本人飾演的角色憤世嫉俗、尖酸刻薄、喋喋不休又神經質的猶太知識份子。在劇本出爐時,很多人都覺得男主角波里斯幾乎就是伍迪艾倫的翻版任性、狂妄、自大,但很善良。當所有人都覺得伍迪艾倫這次又要親自擔綱男主角時,他卻找來了自己的好朋友賴瑞出演。為何不親自上陣,伍迪艾倫解釋:「賴瑞有非常獨特的內涵,那種特質很難用語言描述。他諷刺、嘲笑、挖苦、略帶神經質,還有點知識份子講話酸溜溜的感覺。這種特質是我這部片主人翁需要的,所以我堅持找賴瑞當男主角。」而賴瑞也不負好友的期待,自然的表演就像演出自己一般,為他的演藝事業創下了另一個高峰。

 

伊雯瑞秋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飾演 美樂蒂(Melody)

012.jpg 

1987年出生於演藝世家,伊雯從五歲就開始演戲,七歲時曾去爭取湯姆克魯斯和布萊德彼特主演的《夜訪吸血鬼》(The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中的小吸血鬼克勞蒂亞一角,最後敗給了克絲汀鄧斯特(Kristen Dunst)。但她的星途並不因此受影響,11歲那年的首部電影作品《真愛赤子情》(Digging to China)與凱文貝肯精彩的對手戲令人眼睛一亮;2002年在《虛擬偶像》(S1m0ne)中飾演艾爾帕西諾的女兒,同年在《小祕密》(Little Secrets)中展現的出眾氣質擄獲了不少影迷的心。隔年的2003年是她演藝事業的第一個高峰,與奧斯卡影后荷莉杭特主演的《芳齡十三》(Thirteen),讓當時才16歲的她就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除了戲劇,伊雯瑞秋也有一副好歌喉,2007年主演向披頭四致敬的電影《愛是唯一》(Across the Universe),在片中就高歌數曲。努力拓展戲路,選片眼光獨特的她,最近在台灣大銀幕現身的作品是2009年廣受國際好評的《力挽狂瀾》(The Wrestler),在片中飾演與男主角米基洛克疏遠的女兒。

伊雯反骨的個性不只表現在表演工作上,在挑選交往對象,她也是特立獨行。她與美國備受爭議的搖滾歌手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分分合合的戀情,也一直都是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這次她在紐約遇到愛中首次嘗試甜美的角色,但她深厚的演技和可人的外表,讓她演起美樂蒂這個天真爛漫的角色極具說服力!伊雯的眼中,美樂蒂是個沒有任何壞心眼,親切又慷慨,會努力地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她真的笨到令人難以相信,但這也是她最可愛的地方,」她說。伊雯以往大多飾演聰明又早熟的角色,所以美樂蒂一角是個非常新鮮的挑戰。伊雯笑說,「我不是天才,但我覺得要演傻妹還真難。可是非常有趣,我硬把自己弄得像笨蛋,演起來好過癮!每個演員應該都要嘗試一次。」

 

 

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 飾演藍迪詹姆士(Randy James)

013.jpg 

出生在美國的英國裔演員亨利卡維爾,目前最為人熟知的角色應是他在史詩電視影集《都鐸王朝》(The Tudors)中飾演的薩福克公爵查爾斯布蘭頓(Charles Brandon)。外型高大俊帥的他,也是知名品牌Dunhill男性香水的代言人。

雖有亮眼的外型,亨利從影以來卻星路坎坷。他原本有機會在好幾齣的賣座強片中擔任要角,例如他原被屬意扮演《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帥氣的西追,最後卻被現正當紅的暮光小生羅伯派丁森搶下。幾年前要籌拍新版超人電影時,他是被指定的新一代超人,但當計畫生變,導演易手後,他的超人寶座也遂被布藍登羅素奪走。2005年要開拍《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時,他一路闖關到選角的最後一關,剩下他、丹尼爾奎格、山姆沃辛頓三選一,他因為長相太年輕而敗給了丹尼爾奎格。山姆沃辛頓後來成為金獎導演詹姆士卡麥隆力捧的男星,而星運乖舛的亨利至今都還沒有領銜主演的電影代表作。亨利每次到了選角的關鍵,都以些微的差距敗北,這樣的歹運讓他一度被帝國雜誌戲稱為「好萊塢最衰的帥哥男星」。這次在紐約電影大師伍迪艾倫的新作中演出,戲份雖不多卻十足搶眼。祝福他能就此星運看漲!

派翠西亞克拉森(Patricia Clarkson)飾演美樂蒂母親 瑪莉葉塔(Marietta)

015.jpg 

派翠西亞克拉森是美國獨立製片界天后級人物!她的銀幕處女作是1987年,與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以及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三大巨頭共同演出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派翠西亞克拉森在片中絲毫看不出新人青澀的演技,使眾人為之驚艷,也讓她的戲約開始接踵而來。對劇本有著獨特敏銳度的派翠西亞克拉森,從影至今,所演出的電影幾乎都是影評叫好的高水準作品,例如1998年的《高檔貨》(High Art) 為她贏得了一致的口碑;2002年在《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中的精湛演出,讓她獲得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和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女配角獎;2003年演出的《非關女孩》(Piece of April),讓派翠西亞不但獲得芝加哥影評人協會與廣播影評人協會的肯定,更使她首度叩關金球獎與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

這次在伍迪艾倫新片中再次展現宛如變色龍的演技。飾演原本來自南方小鎮思想保守的歐巴桑,經過紐約自由風氣的洗禮後,搖身一變成為作風大膽的前衛藝術家。揮灑自如的表演令人目不轉睛。

其實派翠西亞本人的家鄉就是美國南方紐澳良,骨子裡是南方人的她,對南方婦女該有的特色瞭若指掌。這次與伍迪艾倫合作,她指出伍迪艾倫雖是道地紐約客,卻精準描繪了瑪莉葉塔這個南方歐巴桑的幽默感和對性的態度,展現了一流編劇細膩的觀察力。國外許多觀眾都對瑪莉葉塔一角180度的轉變印象深刻,而派翠西亞有不一樣的想法。她說,「瑪莉葉塔看起來好像徹底變了一個人,但我不這麼覺得。我認為她是重新調整了自己。她一直都是個堅強又固執的女人。雖然紐約給了她時尚品味和性解放,她的內心卻沒有太大的改變,因為她有非常真誠的信念,她不是個被大城市誘惑一下就會徹底改頭換面的女人。」

 

小艾德貝格雷(Ed Begley Jr.) 飾演美樂蒂父親 約翰(John)

016.jpg 

美國資深老牌演員。出身演藝世家,父親是在六零年代曾獲奧斯卡肯定的知名演員艾德貝格雷(Ed Begley)。自小就十分崇拜父親,因此踏上了表演之路。

在數十載的從影生涯中,他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是在八零年代熱門電視劇,同時也是醫學影集的始祖《波城杏話》(St. Elsewhere)中的維特醫生(Dr. Victor Ehrlich),這個角色讓他獲得了六次艾美獎提名。近年來也在多部熱門影集中現身,包括 《六呎風雲》、《CSI:邁阿密》、《波士頓律師風雲》(Boston Legal)。在電影方面,實力堅強的他飾演過許多風格迥異的角色,從他參與過的片單便可窺知一二,包括了《意外的旅客》、《豹人》、《失戀大不同》、《菠蘿快遞》等。他這次在片中飾演來自美國南方的保守中年男子,鬱鬱寡歡,與妻子感情不睦,到了紐約後卻意外地發現了真實的自己,也找到了人生的真愛。


關於電影 

《紐約遇到愛》是伍迪艾倫的第44部電影,其實劇本早在七零年代就完成了,只是伍迪當時相中的男主角人選突然去世,拍攝計劃因此擱置。一直到2009年,伍迪才把這個故事稍加修改,找來了好友賴瑞大衛擔綱男主角,這部作品才重見天日。

 017.jpg

 

☆五年之後,重回紐約

在歐洲連續拍攝了《愛情決勝點》、《命運決勝點》和《情遇巴塞隆納》等成績不俗的作品後,伍迪艾倫重新回到紐約,執導自己最擅長的黑色幽默愛情喜劇。對那些喜愛伍迪艾倫的觀眾和演員而言,伍迪艾倫再度選擇在紐約拍電影,紐約的重要性絕不僅是一個拍攝地點那麼簡單。作為生長在紐約的猶太人,伍迪艾倫對紐約有極複雜的情感。一方面,他是美國公民,愛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個性在他身上一覽無餘;另一方面,由於猶太民族的血統、歷史和性格,他對紐約又有許多不同於其他人的感受。他把這些感覺都寫在劇本裡,拍成電影之後,這些特色便都成了伍迪艾倫的招牌。「我很擅長捕捉生活中的那些微小卻會讓人眼睛一亮的場景。當然,我呈現的方式有點憤世嫉俗,甚至有點鄙夷人類,但這是我的觀點,我當然也有盲點,誰沒有呢?所以我塑造的那個角色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能代表大多數的人,」他說。

對於這個人物形象,和艾倫一樣是喋喋不休的知識分子賴瑞大衛說,「看得出來,這是典型的一個伍迪艾倫式的人物,我甚至認為這是他所塑造過的最貼近他本人的、最完美的男主角。」伍迪艾倫也說,「從歐洲回來之後,我能用一種歸鄉遊子的心態來塑造這個紐約怪老頭,我也毫不避諱地將內心很多想法放到這個人物上。這角色其實像是我四十幾歲時的縮影,因為劇本在三十年前就寫完了,這次拍攝只做了一點點修改,因為我覺得現在的我和三十幾年前的我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擔任女主角的伊雯瑞秋伍德說,「和伍迪艾倫在紐約拍電影是很特別的體驗,因為他比任何人都要瞭解紐約。在他的作品中,紐約就是一個角色,這個城市能影響作品的整體風格。」然而伍迪艾倫則認為拍攝地點並不是一部影片裡最重要的部分,故事和台詞才是。不過劇情和對白一定要符合拍攝地點的氛圍。「就像我不可能在紐約拍出來《情遇巴塞隆納》。老實說,我的電影的經費都不多,所以一定要非常謹慎地選擇拍攝地點,找那些我熟悉又能拍得起電影的地方。有不少人問過我為何不去阿根廷拍電影,而且也有人願意提供資金。但是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所以不能貿然行動。」

 

☆關於片名 

人們為了追求幸福而做出各式各樣的選擇,對於這樣的現象,導演伍迪艾倫透過英文片名Whatever Works(怎樣都行)直接表達了自己客觀、不帶任何批判色彩的態度。

「當年歲漸長,就會覺得生命是場艱難的奮鬥,因此在不要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只要能找到快樂,怎樣都行,」伍迪艾倫說。「所以在一段戀情中,不論雙方的差異有多大,只要他們感到幸福就行了。這樣的態度不只適用於感情,也可運用在工作、興趣、生活方式上。若你覺得自己一人住在荒島上很快樂,就去吧,旁人的意見都不重要。也就是說,如果一些與常規不符的態度和事物可以讓你很開心,而且又不會傷害他人,或造成別人的不便,那就放膽追求吧!只要能讓生活開心,怎樣都行!」

女主角伊雯也說,「片中許多角色原本都不開心,是因為他們在過一種他們以為應該這麼過的生活。他們很悲慘,直到摔到了谷底,重新振作後才發現讓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事。人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總會找到喜歡自己的人。只要能快樂,怎樣都行,生活就是應該這樣過。」

 

關於機運(chance)

這部片的關鍵事件都是機運引發的。人們在偶然的機會相識,例如在同一家餐廳或酒吧裡。這反映了編導伍迪艾倫對生命的看法他認為人的一生好壞與否,百分之九十都要靠運氣。「我相信運動和飲食控制可以長壽,對健康有益,但我認為幫助只有一點點。最後還是要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他說。「人可以靠認真工作和自律創造一番成就,但就像我在《愛情決勝點》說的,『與其擁有更多才能,我寧可擁有更多好運。』愛情也是,你可以運用各種管道尋找另一半,但大多都沒什麼用。有一天你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一個人,他幫她撿起包包,閒聊幾句,然後你發現她就是你的真命天女。但如果你們要天長地久,就需要更多的運氣!你們兩個都不能發生任何意外,不會得絕症之類的。當然你也要很努力維繫這段感情,但就像我說的,人為的因素只佔了一小部分而已。這世界其實是個非常冷漠、混亂、而且充滿暴力的地方。除了努力之外,你還需要好運,很多很多的好運,才能在這世界裡快樂地生存下去。」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PFBobby_hirez_037_nEO_IMG.jpg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茱麗葉1.jpg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隱臧日記海報-網頁用.jpg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週刊88分.jpg

88 《心靈暗湧》的角色層次深刻,凸顯出戲劇化的張力。

心靈暗湧Troubled Water 上映日期:12月4日
導演:艾瑞克波貝
演員:保羅史維瓦漢黑根、曲娜蒂虹、艾倫多莉彼得森
片長╱級別:115分鐘╱輔導級
娛樂性:★★★☆☆
藝術性:★★★★★

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在編導的巧思下,變得意象多元,心理轉折層次豐富,再加上手提攝影機的逼視和震撼力十足的配樂,組織成這部幾無瑕疵的電影,《心靈暗湧》的所有細節都搭配得天衣無縫,劇本結構之精巧讓人讚嘆,再加上演員超水準演出,難怪是挪威的年度代表作。
故事起源於主角年輕時,因為一時好玩意外導致一名小孩致死,他即使坐完牢,表面上依舊死不認錯,但他的琴聲中又充滿糾結的壓力,暗示他內心的飽受折磨,〈惡水上的大橋〉這首名曲在這部片的重新詮釋下,顯得劇力萬鈞,原來即使不說一句話,音樂也能有此強大力量,這位挪威年輕男演員把這個外表不羈卻內心沉重的角色演得絲絲入扣,簡直是模範演技。
電影的前半段極其精彩,就在我們同情主角的罪惡感,又可憐他苦無出口的抑鬱時,電影竟突然大逆轉,再把整起事件從死亡男童母親的角度重述一遍,同樣的故事轉瞬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致,這位母親的懊悔、自責和想報復以及逼對方認錯的強大情緒,差點逼使她犯下同樣的錯。這場罪與罰的角力戰至此積累了巨大能量,將在銀幕上火花四射。
這是個對位精準的劇本,男女主角的各自表述,既互相辯證也呈現出事件的多重面貌,到底這兩人要如何開啟各自的救贖之道,編導始終不肯輕易妥協,硬逼這兩人去衝撞對方,而兩人內心的魔障也在不斷地堆疊鋪陳下,益發不可收拾。巧妙的敘事結構產生的魔力,讓這簡單故事始終張力十足牽動人心,《心靈暗湧》就是這樣一部令人喘不過氣的佳作。

撰文:何瑞珠(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靈暗湧今天(12/4)將於台北長春戲院、台北新光影城上映。

以下是本週時刻表,不過還是以當天戲院公佈的時刻為主唷!!!

 

12/4 (五)

 長春

17:50

19:50

21:50

 

新光

17:00

19:10

23:20

 

12/5 (六)

 長春

10:00

13:55

15:55

19:55

21:55

 

 新光

11:00

15:00

19:20

23:30

 

 

12/6 (日)

 長春

10:00

13:55

15:55

19:55

21:55

 

 新光

11:00

15:00

19:20

23:30

 

 

12/7 (一)

 長春

10:00

13:55

15:55

19:55

21:55

 

 新光

11:00

15:00

19:20

23:30

 

 

12/8 (二)

 長春

10:00

13:55

15:55

19:55

21:55

 

 新光

11:00

15:00

19:20

23:30

 

 

12/9 (三)

 長春

10:00

13:55

15:55

19:55

21:55

 

 新光

11:00

15:00

19:20

23:30

 

 

12/10 (四)

 長春

10:00

13:55

15:55

19:55

21:55

 

 新光

11:00

15:00

19:20

23:30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文出處: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11/post-1782.html

心靈暗湧:慈母心中恨    文/藍祖蔚

 

從曲娜.蒂虹的眼神中,你清楚看見了一位女人的愛有多深,恨有多深... 

 

 

我是在2006年的瑞典電影《肥皂(En soap)》中認識了丹麥女星Trine Dyrholm ,台灣翻成曲娜.蒂虹,身材微胖,五官也不算秀異的她,卻有股難以言宣的魅力,在她的笑容,在她的神情......

 

今年在挪威電影《心靈暗湧(DeUsynlige)》中再度見到曲娜.蒂虹,再度被她的魅力吸引,頓時就明白何以美國影星艾歷克.鮑溫(Alec Baldwin )要誇她是史上最佳影星,因為她的魅力早就超越了肉身框架,你看到的是她進入角色靈魂後,肉身與靈魂合而為一的精彩表演。

 

曲娜.蒂虹在《心靈暗湧》中飾演一位內心受傷的母親艾尼絲(Agnes),那天午后,她推著嬰兒車去享受陽光,臨時起意想要買杯熱可可,不料一轉身撞到了人,可可洒了一身,她轉往洗手間稍事清理,正在唸怨著自己真倒楣時,出了門才發現嬰兒車不見了,寶貝也不知下落何方,急了,哭了,瘋了...母子從此天人永隔的意外與震驚,所有悔不當初的怨憎情緒剎那全都浮上心頭,時隔多年後,她說出一句讓局外人聽了也會垂淚的話:「從此,我只要再聞見熱可可的氣味,就會想要吐!」

 

停在她毛衣左胸前的熱可可汁漬,就像是上天處罰一位母親的赭紅刺青,那種失子之痛,早已無其他任何言語可以形容了,她對熱可可過敏的心情,堪稱是《心靈暗湧》最具巧思的精準對白了。

 

不過,曲娜最精彩的演技卻是在仇人見面時的歇斯底裡,她踩在幾近瘋狂的高空鋼索上,心中滿是悲憤之情,一舉一動,看似高度壓抑後的激狂爆發,但是她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的所做所為其實都有理性與感性基礎,觀眾完全理解,卻也有著說不出的擔憂,就怕她失控,就怕她傷了自己,也傷了無辜的孩子,能夠緊緊揪住觀眾的心與同情,這個演員就是高級的。

 

曲娜喪子之後,另外收養了兩位亞裔女孩,讓自己的母性能有另外補償表現的機會,但是往事傷痕,即使傷口已經結了疤,底部依舊發炎潰爛,只因傷疤悄悄遮住了一切,讓她得能迴避,得能喘息。然而,有一天,她意外在參觀古老教堂的戶外教學時,卻意外瞧見了管風琴手,她呆住了,他不就是涉嫌綁架與謀害了她的孩子的兇手嗎?他不是關在牢房裡嗎?曾幾何時,已經獲得假釋了呢?曾幾何時,有前科的歹徒又到人間活躍了?人生罪惡就這麼容易獲得寬恕與體諒了嗎?

 

艾妮絲的憤怒與不解,其實是受害人家屬常見的受傷情緒,仇恨可以被暫時壓抑,卻未必就代表已經獲得紓解與放鬆,驚見兇手的那一剎那,她才明白自己從來不曾遺忘過喪子之痛,更意外發現綁架殺人之罪是這麼快速就可以獲得了寬恕,那個驚鴻一瞥,讓毫無防備的她有著再度被仇人偷襲得逞的悲憤,因為她始終不清楚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更因為孩子的遺體從未被尋獲,真相始終不明,兇手服完了法律所訂的刑罰後,就可以逍遙自在了,但是兇手不需要面對受害人的家屬嗎?不需要對那位受創至深的母親說一聲道歉嗎?

 

 

殺人的楊,等待重生,被害的艾妮絲,等待告解,《心靈暗湧》就在雙方各有所思,各有所想的邏輯中交錯運轉,每一回到達艾妮絲行動之際,她就採取了每一位受害人會採取的行動,想要當面讉責兇手,想要對方給個說法,想要揭發兇手真相,想要防範其他羔羊再度受創,她的激情,來自自己承受的冤曲與無辜,她的行動,來自於防衛過當後的激狂,她知道自己踩了紅線,可是,不踩紅線,她期待的真理與正義,又不會自當送上門來,該與不該,做與不做的矛盾,就顯露在她既是驚慌、無措又決志的紅唇緊咬下。

 

 

母親的疏忽,導致孩子的意外,那種罪的煎熬,只有在艾妮絲幾近歇斯底理的神情下,觀眾才明白她肩負的十字架有多沈重,但也就在看見她的眼神時,觀眾更明白了一位好演員的演技跨幅有多鴻深,那種擊碎人心的能量,就是一位演員所能釋放的人生核爆了。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11/post-1781.html

心靈暗湧:昨夜夢魂中    文/藍祖蔚

 

從水而生的故事,也要由水來終結,人生的罪與罰,在表相與內心的矛盾煎熬下,永遠凝聚著觀眾觀切的眼神。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南唐李煜成了亡國君,做了北宋的俘虜後,用詩句寫下了對繁華往日,花月正春風的思念。

 

挪威導演艾瑞克.波貝(Erik Poppe)則在他的《心靈暗湧(DeUsynlige Troubled Water)》中,用綿密的劇情鋪排寫出了「多少恨,昨夜夢魂中」的心頭魅影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25500171

《心靈暗湧》:關於罪,要如何赦免,接納與原諒?
文:Tzara
 
  「罪衍深重的人,是否真有機會重獲新生」?這是《心靈暗湧》所提出的大哉問,也將是你,是我,是他者,此生遭遇或誤闖大罪惡,小罪惡時,必然面臨的道德困境。
 
 
赦免,接納,原諒,三種態度
 
  以基督教的觀點,看待此一困境,「重要的不是乞求原諒,而是認罪」,因為人一出生就有罪,人在現世所犯下的罪孽,全是神旨意下的安排,刻意給人的考驗。唯有「認罪」,神才會赦免我們,人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恕饒。片中女牧師安娜如是說。
 
  以普世的看法,現代法治教育的思維,犯罪的人在接受應有的懲罰,真心悔過之後,就該給予更生向善的機會,我們應敞開心胸接納他,平等對待,不予歧視。(吳敦義為更生人江欽良如此辯護)
 
  然而,現實生活,我們真能如此高道德地心無罣礙,屏除成見,不預設立場,平等接納浴火重生,改過向善的罪犯嗎?答案顯然是令人質疑,甚至是否定,不可能的。
 
  既然第三者,旁觀者都難以無所疑慮地接納改邪歸正的罪人了,更何況是被害者本身,又如何能若無其事,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般,原諒加害者曾經造成的千刀萬剮,那永難撫平的創傷,揮之不去的陰影,怎能輕易說忘就忘?
 
  從宗教,普世,到被害者,三種看待罪人的態度,對應罪人自身內心煎熬,悔恨與掙扎的世界,交織出《心靈暗湧》的劇情核心與意旨內涵。片中,三種處理態度,各自有其象徵人物,依序為神父、牧師,所代表宗教情懷如何包容罪人;女牧師退去執事袍,成為未婚生子的年輕媽媽,藉以代表普世觀點如何看待罪人,同時,也旁敲出另一種道德缺陷者(教義禁止未婚生子)如何獲得神啟的寬恕;最後,則是當事者,受害孩童的母親阿妮絲與其丈夫,如何痛恨,咒罵,甚至想要給予報復,讓罪人「永遠都不可能回歸正常生活」。





 
  至於片中的罪人,也就是男主角-楊‧湯姆斯(Jan Thomas)。楊是其本名,象徵他有充滿罪惡,手帶血跡的殘缺靈魂,是他的過去,他的年少輕狂;湯姆斯則是其聖名,代表他渴望贖罪,重新來過的新生命。
 
  當阿妮絲與其丈夫始終稱呼他為楊,直接表示被害者永遠無法給予罪人重獲新生的一絲機會;當身為女牧師的單親媽媽,並與湯姆斯墜入情海的安娜,在得知湯姆斯就是八年前轟動小鎮,謀殺孩童的青少年兇手時,他氣急敗壞的質問「楊」,對他的孩子怎麼了?前後反差甚大的直覺反應,諷刺地告訴觀眾,別說一般人,即使身為神職者,回歸常人身分,也無法毫無成見地接納有罪者,改過者。
 
  相比之下,最讓人感動的,無非是神父的態度,他稱呼主角為「楊‧湯姆斯」:既寬恕他的過往,也賜福他的重生。其中,有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戲:神父對著受害者母親阿妮絲指責其縱容罪犯,神父回答:「如果連教會都不收留他,他還有哪裡可以去?」宗教情懷的偉大與光輝,從這句話獲得彰顯。事實上,正是宗教的力量,幫助原本持無神論,不可知論者的男主角,逐漸敞開心胸,袒露自己心靈深處的秘密,誠然面對自己曾犯下的罪衍,在神聖的教堂音樂裡,埋頭尋找個人的救贖與解脫。
 
 
被害者與加害者角色對調,將心比心
 
  宗教的赦免,普世的接納,與受害者的原諒,編導以寫實深刻的筆觸,帶來震撼人心,引人省思的正反交辮論述。加害者與受害者間的衝突關係,無疑是最難解的糾結迴圈,也是全片的戲劇高潮所在。
 
  結果,編導以強而有力,且富含深意的解決手段,讓因仇恨過深,導致失控失序的母親阿妮絲,先是百般阻撓楊回歸正常生活的努力,後又眼見他與女牧師安娜相戀,成為安娜兒子名義上的父親(也是楊贖罪的另一方式),油然產生忌妒楊竟有幸福(完整)家庭的怨念,新仇舊恨,無限放大,致使阿妮絲歇斯底里,自以為正義,狹走安娜的小孩。此一戲劇化轉折,受害者竟成了加害者,而加害者卻變成受害者,角色處境的對換,楊與阿妮絲在八年前事故現場的正面對決,意外地起了「將心比心」的對話,雙方各自面對各自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總算得以了解對方這些年來的煎熬苦痛。最終的結局,一方得到真正的救贖,一方則真正原諒對方。
 
  有趣的是,當受害者與加害者角色衝突被解除的當下,女牧師卻從神職的大愛,回歸普世的成見觀點,成為片中神來一筆的諷刺對應。
 
 
《大象》相近的非線性敘事
 
  除了高度戲劇衝突與論點深度值得再三咀嚼外,導演Erik Poppe以非線性的剪輯手法,將順述,倒述,插述,補述等影像敘事技巧發揮到淋漓致敬,使形式美學極大化,卻未影響到觀眾閱讀與理解上的難度,反而增加閱讀的樂趣,增添觀眾整理此一事件來龍去脈的參與感,加深對個別角色生命與衝突事件的印象與張力。同時,藉由如此與電影《大象》相近的敘事技法,將不同時空中,同一事件的多元角度,進行相對客觀的多元論述,讓觀眾,可以同時比對加害者、被害者的內心混亂情境,遂完全走入故事中,完全認同角色。其剪輯技巧可謂高明,兼顧美學企圖,導演對於主導電影敘事節奏,掌控觀眾心理,展現過人天份,令人為之讚嘆。若行有餘力,應該要將「奧斯陸三部曲」的前兩部作品找出來看看。
 
  這部《心靈暗湧》,整體風格,既寫實,又詩意;既混亂,又合諧;既唯美,又殘酷。高超的剪輯敘事形式美學之外,攝影鏡頭的構圖,光影的捕捉,意象上的營造,美的讓人心碎,真的讓人窒息。其影像象徵隱喻充滿詩意,也饒富深意,言之有物,寓情於景,可映射出人物角色內心隱而未宣的情緒,也能將文字與文字間難以言說的空白填滿,讓意義更具意義,讓悔恨更為悔恨,讓痛苦更為痛苦。其中,尤以「水」的意象運用最為獨到,值得單獨一提。
 
 
水-犯罪的開始,贖罪的結束
 
  關於「水」,電影《贖罪》也有類似的意象運用。至於《心靈暗湧》,則從充滿暗示性的片名(Troubled Water)便直接透漏這部電影與水之間的關係。
 
  電影開頭乃從被殺孩童視角看河水湍湍的主觀鏡頭開始。孩童於水中溺斃遇害的主觀鏡頭,加害者楊看著被殺孩童隨河水滾去的主觀鏡頭,楊在獄中被其他犯人動私刑,被壓著頭浸水桶的主觀鏡頭,被害孩童母親阿妮絲在游泳池紓壓時所見的主觀鏡頭,這四個不同時空下,不同角色於水中所見的主觀鏡頭,在打破時序後,解構後建構的相互拼貼,撞擊出關於悔恨、陰霾、仇恨、內疚、殘忍等意涵的意義。
 
  詩意影像之外,從片中諸多關於水的對白與場景運用,還可直接解讀出:水,是主角用來犯罪的禍水,也是最末獲得救贖,重獲新生的羊水。水,是受害母親獲得心靈解脫的靜地,也是教堂裡洗淨罪惡的聖水。水在是希望,也是絕望,是生命,也是信仰,讓人窒息,也讓人平靜。
 
 
令人窒息,令人心碎
 
  最後,關於本片所有角色無懈可擊的演技,在看完本片之後,由不得想給予最高的敬意與掌聲。尤其是面對內心世界如此灰瑟,如此誨暗,個人歷史如此罪惡深重的角色,第一次演戲的男主角竟然能把內在的煎熬,與外在的滄桑演的那麼到位,表現出那麼深沉,那麼有歷史感,又那麼神秘的角色生命。完全無須依靠口白,光是眼神,就將故事與歷史全部訴盡。
 
  母親的角色,遊走於理性與非理性間,也是演得權威感十足。她與楊的對手戲,情緒之飽滿,衝突張力之大,戲劇說服力之高,讓觀眾的位置不只是螢光幕前的旁觀者,而是走進故事之中,處在事發現場。
 
  《心靈暗湧》是一部很容易就讓人就走進去,卻很難讓人忘懷,後勁十足的電影。當我走進故事裡,以那麼近的距離,那麼痛的感覺,眼看受害者與加害者雙方面對如此巨大的陰影,靈魂承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包袱,那積鬱已久的情緒,在最後楊的認罪告白,隨後阿妮絲觸摸楊臉頰給予真正的原諒時,我不禁眼淚潰堤,久久無法釋懷。
 
  雖然我也是個無神論者,但我也是個曾經犯過錯的有罪之人。宗教上所謂「人,一出生,就有原罪」,有罪的你跟我,觀賞這部《心靈暗湧》,怎能不心碎,怎能不哭泣?

zeus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